公告板
 [2009-11-12]美麗女人
 [2009-11-13]整形
 [2009-10-15]美容
  • 1 
瀏覽模式: 普通 | 列表

研究:塑身衣可以燃燒熱量

最新研究顯示,穿緊身腰帶式的「塑身衣」在跑步機上跑步,消耗掉的熱量比沒有穿這種衣服的人更多。
  
  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,這種稱為ShaToBu的塑型衣,是為了在走路時讓肌肉的運動量更大。
  
  有15名平均39歲的婦女參加兩次15分鐘的跑步機走路測試,其中一次是讓受試者穿塑型衣;另一次則穿她們平常穿的貼身衣物,在兩次測試中有休息15分鐘。在測試過程中,跑步機的速度保持在每小時3英里,並且跑步機的斜面每5分鐘變化一次(0%、5%、10%)。
  
  根據研究顯示:
  * 穿ShaToBu的婦女,在跑步機上行走燃燒掉3%至16%的熱量。
  * 熱量燃燒最多的婦女們是穿這種衣服在傾斜10%的斜面上行走時。
  
  維吉尼亞大學的Curry教育學院運動生理學課程主任Arthur Weltman博士表示,他們在科學條件控制下測試這種衣服,結果顯示,當婦女穿著ShaToBu行走時,能量消耗顯著地增加,也就是有較多熱量被燃燒掉。
  
  不適合劇烈運動時使用的ShaToBu包含無縫的阻力繩,這是設計在爬樓梯或散步等自然運動時讓肌肉運動量更大的東西,額外的用力消耗更多的熱量。
  
  這篇研究獲得加拿大Doris Hosiery Mills公司分公司Mayfair科技公司的部分贊助。ShaToBu由Mayfair科技公司生產。
  
  加拿大的某個公關公司稱 ShaToBu為「可以穿的運動」,並表示,它可以幫助婦女們在正常活動時增加熱量燃燒的效果。
  
  這篇研究在巴爾的摩舉行的美國運動醫學會年會中發表,該會議在6月5日結束。
  
  這篇研究是在一個醫學研討會中發表的,研究結果被認定是初步的,因為還沒有經過「同儕評估」的過程,也就是尚未讓外面的專家在研究發表於醫學期刊前仔細地審核資料。
標籤: 塑身

塑身鞋大賣 耐吉酸溜溜

強調有提臀、瘦腿功效的美體塑身鞋(toning shoes),令美國女性趨之若鶩。市場研究機構SportsOneSource指出,「銳跑」(Reebok)和「思克威爾」(Skechers)搶攻塑身鞋市場策略奏效,市占率大幅提升,讓市場龍頭耐吉(Nike)備感威脅。

耐吉全球生產和採購部門副總裁史普龍克(Eric Sprunk)上月五日在紐約演講時,還酸溜溜地說:「如果我們可以製造一雙鞋子,只要穿上它,就能讓你的屁股看起來小一點,讓我的肚子看起來小一點,或是讓你的肌肉看起來更大塊,那不是很棒嗎?問題是沒有人可以辦到,我只是開玩笑而已。」

SportsOneSource表示,今年第一季,耐吉在美國女性運動鞋的市占率較去年同期衰退七.二%,僅剩三一%。銳跑市占率卻增加超過二倍至六˙七%;思克威爾更暴增三倍而達一七%。耐吉旁觀數月卻毫無作為,如今要付出代價了。

思克威爾宣稱,該公司推出的「Shape-ups塑身鞋」,模擬人走在沙子上的狀態,能強化腿、臀、背和腹部肌肉活動。銳跑則稱,相較於一般步行鞋,銳跑「EasyTones」塑身鞋可提高臀大肌活化強度達二八%,腿腱肌和小腿肌活化強度則為一一%。兩家公司都宣稱此功效已獲研究機構證實,但不少足科醫師仍抱持懷疑態度。

銳跑和思克威爾去年搶進塑身鞋市場後,去年美國塑身鞋總銷售金額達到一億四千五百萬美元,較前年的一千七百萬美元成長八倍。今年前四個月,銷售金額更暴衝至二億五千二百萬美元。美國前十大暢銷運動鞋中,就有六款是塑身鞋。
標籤: 塑身

微整形不著痕跡 熟女最愛

整形外科醫師表示,目前小臉當道,許多女性藉打肉毒桿菌拉提,或打玻尿酸製造蘋果肌效果,都是為了瘦臉,讓臉看起來緊致。另外,媒體頻頻報導爆乳,產生所謂的「爆乳效應」,年輕女性追求的胸部罩杯越來越大,隆乳已從D罩杯起跳。

整形外科醫師蘇茂仁表示,國內整形市場,目前以30至40歲的「熟女」為主力,歲月會忠實地寫在臉上,熟女們通常會透過微整形「不著痕跡」地變年輕。例如臉太鬆垮外觀易老,就會透過施打肉毒桿菌,讓臉部皮膚緊實,看起來年輕一點。

蘇茂仁指出,以前打肉毒桿菌多為除皺,打的量較少,約20至40個單位,但現在光為了拉提、瘦臉,就必須用掉60個單位。另外,將玻尿酸打在顴骨內側製造蘋果肌效果,也能讓臉部向內集中,看起來更立體。

至於需要手術的整形,以隆乳、抽脂較受青睞,蘇茂仁說,40歲以下的女性,往往要求從D罩杯起跳,曾有個案做過G罩杯,鹽水袋就高達800cc。蘇茂仁感慨,東方女性的身高、胸廓,以C、D罩杯較適合,罩杯太大反顯得太壯。
標籤: 整形

林靜芸專欄:自體脂肪移植 塑身大作戰

自體脂肪由於含有幹細胞,躍身成為最夯的整形話題,幹細胞運用於許多疾病的治療,以往多由骨髓萃取,現在的數據證實,脂肪內的幹細胞含量是骨髓的1000倍,加上脂肪取得容易,已經成為幹細胞的主要來源!

自體脂肪從西元1895年就被拿來作局部充填的材料,它的好處是自體組織,取得容易,可以塑型,不會排斥,效果持續;到1980年代,抽脂手術盛行,許多醫師嘗試利用抽出來的脂肪,例如抽肚子隆乳,或是抽大腿脂肪豐臀,這些案例的追蹤顯示,脂肪移植存活率不同(平均30%),長期效果無法預估!

近10年來,自體脂肪移植的手術有了很大的突破,實驗室的研究確認,脂肪細胞移植之後,經過凋萎期,甚至死亡。存活的關鍵在於血流,為了確保脂肪細胞存活,每個細胞的周圍2mm距離內,必須要有健康的組織及血流,供應氧氣及養份,脂肪幹細胞能夠促進血管新生,本身也能轉化成血管細胞,對於移植脂肪的存活有幫忙。

自體脂肪萃取幹細胞的過程包括:分解、離心、洗滌等,原本1ml含2500幹細胞,經過處理1ml可以含562萬2500幹細胞,但是這個過程的脂肪無法移植,以抽脂隆乳為例,一般是取1/3的脂肪萃取幹細胞,再以幹細胞加上其餘2/3的脂肪做移植。

實驗證實,加入幹細胞的脂肪與原始的脂肪,前者的存活率增加35%,這個數據由於幹細胞須用1/3的脂肪去萃取,臨床意義是:

●自體脂肪移植若是組織鬆垮,血流健康,例如老化的臉部或是產後萎縮的乳房,可以直接注射脂肪,注射的方式宜採多個入口、多層次、多隧道、低單位劑量,確保細胞存活(平均85%)。

●如果脂肪移植的目的是要利用幹細胞的功能來治療疾病,例如自體免疫系統失調(紅斑性狼瘡,進行性半顏面萎縮)、手術切除(乳癌)、放射線治療、創傷等組織缺損,犧牲一部份的脂肪細胞來萃取幹細胞就變成很有意義了!
標籤: 塑身

男性也有塑身內衣 改善惱人體型

對於今年曾立志要天天上健身房,至今仍忙得離不開辦公桌的商界人士來說,他們正是一系列新款高科技內衣的目標客群。這種內衣號稱既可以瘦身,又有益健康。

著眼於平日工作壓力龐大、長時間在辦公桌前忙碌,假日又追著孩子四處跑的男性,澳洲內衣公司Equmen首創第一款男性「塑身內衣」。

Equmen共同創始人瓊斯(GavinJones)表示,頂尖運動員已經接受專門為他們研發的緊身運動裝(compressionwear)。女性也有可以修飾身形、收縮腹部頑固贅肉的塑身內衣。不過,每當瓊斯站在鏡子前面,心裡總有個疑問:那我怎麼辦?

現年43歲、曾任記者的瓊斯對路透說:「我剛開始出現中年老化的徵兆。我2、30歲的時候蠻活躍的,社交生活多采多姿,也從事各種運動,但我已經步入中年。」

美國知名市調機構NPDGroup指出,調整型內衣不斷推陳出新,而女性的接受速度很快,銷售量在過去10年間成長3倍。然而瓊斯理解到,如果要男人從四角內褲、或是棉質短褲升級,他們想要的不只是一件能夠修飾啤酒肚的男性塑身衣。

瓊斯和前投資銀行家、美國友人柯莉·鄭(CorieChung)合作,他投資140萬美元,花了一年時間研究開發產品,最後開發出E-qumen一系列內衣內褲,強調能夠支撐背部、調整姿勢、促進血液循環、改善身材,甚至還能讓人高爾夫球打得更好。
標籤: 塑身

嗜脂益生菌能減肥? 專家斥誤導

靠生吞細菌可以減肥?近年有食品業者推出含「噬脂益生菌」的食品,違規宣稱減重療效,但學者表示,世上並無「噬脂益生菌」這種菌,益生菌並不會吃脂肪;真正能吃脂肪的都是會分泌毒素的壞菌。

事實上,以「噬脂益生菌」為名的食品已推出多年,因違規宣稱減重療效,是衛生單位違規食品廣告排行榜的常客,台北市這個月初公布的食品、藥物違規廣告排行榜中,「噬脂益生菌」就排名第三。

台灣乳酸菌協會前理事長、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系教授蔡英傑表示,業者宣稱的噬脂益生菌會吃脂肪所以能減重,是錯誤的概念。

蔡英傑表示,腸道中確實有一些菌會吃脂肪,屬「格蘭氏陰性菌」,但這卻是一種壞菌。當人們攝取太多脂肪後,小腸無法完全消化,殘餘脂肪跑到大腸後,這些壞菌就會開始吃脂肪,接著大量繁殖。

然而,蔡英傑說,當這種壞菌大量繁殖,細菌表面分泌的一種「內毒素」,也會大量進入血液中,引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,稱為「內毒素血症」。而這種發炎反應,正是肥胖、糖尿病、癌症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源頭。

肥胖為何與發炎有關?蔡英傑表示,肥胖是脂肪囤積,但同時也是發炎反應所造成,機轉相當複雜。簡單來說,體內發炎會使胰島素的阻抗性增加,導致能量代謝異常,此時,脂肪細胞會去血液中「抓很多脂肪進來」,導致一般人口中的肥胖。

蔡英傑表示,所謂的「益生菌」是指對身體有益的細菌,絕大多數是「乳酸菌」,具有減輕發炎、改善腸道菌相的功效,間接有助於改善肥胖等慢性病。

蔡英傑表示,一般食物中比較少含有乳酸菌,不過,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,可以使腸道中原有的乳酸菌數量增加,具有「養菌」的效果。如果真的要額外補充,則建議選擇持有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乳酸菌飲料,一天不要超過一瓶,因這類飲料熱量也高,喝太多會發胖。

至於膠囊或錠劑的食品,蔡英傑表示,品質比較良莠不齊,一般消費者很難分辨,建議選擇有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,若業者做了誇大不實的廣告,產品的可信度往往更低。
標籤: 減肥

猛喝糖飲 體胖肚凸


猛喝糖飲 體胖肚凸
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:"2009/11/19 00:07" 【記者鍾佩芳/台北報導】

根據二○○四-二○○八年行政院衛生署辦理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研究顯示,含糖飲料喝愈多,體重愈重,腰圍也會愈大,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昨(18)日表示,尤其近來珍珠奶茶及其他含糖飲料風行,使男性腰圍比十年前增加四~五公分,女性腰圍則增加三~四公分,呼籲民眾應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,以避免代謝症候群的發生。

將國內十九~六十五歲罹患慢性病或是有刻意減肥的除群剔除後,有近八成的男性會喝含糖飲料,且其中十七‧二%的男性,幾乎每天一杯以上;而近七成的女性會喝含糖飲料,且其中七%的女性每天一杯以上。

中央研究院潘文涵研究員表示,每天喝少於一杯的,體重過重的風險(BMI大於25)是不喝的一‧八倍,每天至少喝一杯以上含糖飲料的人,體重過重風險是不喝的人的一‧九倍;而喝較少的比不喝的腰圍過大(男性大於90公分、女性大於80公分)的風險是一‧三倍,喝較多的比不喝的腰圍過大的風險則高達二‧七倍,上升趨勢非常明顯。

潘研究員表示,有些飲料含有高果糖,一旦飲用過多會造成代謝症候群等疾病,且喝冰冷的飲料會影響代謝,常喝液態飲料也容易使人無法辨別食物進來與否,而長期的飲用含糖飲料會造成腹部脂肪堆積更嚴重。她建議,女性一周喝含糖的飲料勿超過兩杯〈一杯以240~250CC而論〉;男性勿超過三杯;若有額外攝取甜食者,則此數據則需下修。

衛生署提醒,民眾在選擇飲料時應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,或降低糖的含量,以避免攝取多餘的糖分,過多的熱量,再搭配多蔬果,多運動。如此一來,才可以降低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。

資料來源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1119/128/1v8d4.html

標籤: 減肥 減重 熱量

愛喝含糖飲料 「中廣」風險增2.7倍

 自由  更新日期:"2009/11/19 04:09"

比對10年後腰圍 男增4~5cm 女胖3~4cm

〔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〕台灣人腰圍要注意了!衛生署公布最新調查指出,高達七到八成國人會喝含糖飲料,且比對十年前腰圍數據,國人腰圍明顯增加,男性腰圍增加四到五公分,女性增加三到四公分,學者呼籲,國人應少喝含糖飲料,避免肥胖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壓上身。

衛生署委託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潘文涵進行研究發現,國內十九歲到六十五歲尚未罹患慢性病、也未刻意減肥的男性,近八成會喝含糖飲料,其中十七.二%幾乎每天一杯以上;女性則有近七成喝含糖飲料,其中七%每天一杯以上。

調查發現,喝含糖飲料的人,不論男女,每天喝「少於一杯」者體重過重的風險(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二十五),是不喝含糖飲料者的一.八倍,每天「至少喝一杯以上」含糖飲料的人,體重過重風險是不喝者的一.九倍。

衛生署食品衛生處簡任技正許景鑫說,喝較少者和不喝者相比,腰圍過大(男性大於九十公分、女性大於八十公分)的風險是一.三倍;喝較多者和不喝者相比,腰圍過大的風險則高達二.七倍,上升趨勢非常明顯。

建議標準:女性週喝1~2杯 男性3~4杯

潘文涵指出,含糖飲料主要是冷飲,冰冷的飲料不利於新陳代謝,飲料因為是液態,又很容易喝過量,攝取過多的熱量與糖分。此外,部分飲料中,會添加一種「高果糖糖漿」,這種糖若攝取過量,可能使胰島素敏感度降低,不利於血糖控制,也可能使三酸甘油脂(俗稱血脂)上升,脂肪比較容易囤積在腹部。

潘文涵建議,含糖飲料儘量少喝,即便是平常不吃甜食的民眾,女性一週最多喝一、兩杯(瓶),男性一週喝三、四杯;如果平日有吃甜食,就更得少喝。

潘文涵表示,糖的攝取最好來自天然的食物,例如水果、天然果汁,甚至吃葡萄乾也不錯,因天然食物雖然也有糖,但同時保有利於糖分代謝的成分。

資料來源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1119/78/1v8si.html

標籤: 減肥 減重
  • 1